這是2005年3月10日在以色列特拉維夫拍攝的以色列前總理沙龍的資料照片。新華社發2003年7月1日,沙龍(右)在耶路撒冷與巴勒斯坦領導人阿巴斯會談。新華社發這是1982年7月15日拍攝的時任以色列國防部長的沙龍攜夫人在以色列一空軍基地參觀航空展的資料照片。新華社發以色列前總理阿裡埃勒·沙龍因重度中風昏迷8年後,11日在特拉維夫謝巴赫康復中心去世,終年85歲。
  《耶路撒冷郵報》報道,以色列政府將為沙龍舉行國葬。他的遺體將安放在以色列議會大廈供憑吊。葬禮將在沙龍在內蓋夫擁有的農場舉行。他將與第二任妻子莉莉葬在一起,後者2000年因癌症去世。
  作為以色列最精明且最具爭議的政治和軍事領導人之一,沙龍從中東地區的戰火中走出,以“推土機”強硬形象登上政壇頂峰,他的自傳書名正是《武士》。他時常在政治家與政客之間“變身”,尤其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和平進程中,既有造訪阿克薩清真寺引發流血衝突、開建約旦河西岸隔離牆等驚世之舉,也有力排眾議、單方面從加沙地帶撤離等勇敢決定。只是,在他昏迷八年後,巴以和平依然難見曙光。
  強人沙龍
  四次參戰屢建奇功 政壇王者稱雄多年
  “鑽出地堡吧!傻瓜們!看看我是怎麼進攻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在進攻埃及時,一顆炮彈炸得沙龍匍匐在地,頭部血如泉涌,他從沙地上爬起來,在無線電中公然向要求其撤軍的上司叫板。
  沙龍經歷了1948年至1973年阿以爆發的四次中東戰爭,屢建奇功。而以色列政壇強人輩出,但幾乎只有沙龍稱得上“王者”。
  被以色列視為“戰爭英雄”
  沙龍17歲加入猶太人秘密民兵組織“哈加納”,對抗當時統治巴勒斯坦的英國人,早早展現出軍事天分,不到20歲就任“哈加納”教官。“哈加納”後來成為以色列國防軍。1948年,沙龍參加以色列獨立戰爭(即第一次中東戰爭),身負重傷,一隻眼睛幾乎失明。
  1956年10月,沙龍作為傘兵旅旅長參加英國、法國聯合以色列發動的蘇伊士運河戰爭。他不顧時任以色列總理果爾達·梅厄夫人反對,自行率傘兵與西奈半島埃及部隊交戰,阿拉伯國家指認他率傘兵旅虐殺戰俘,舉世嘩然。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沙龍率領裝甲師,參加以色列奪取戈蘭高地、吞併約旦河西岸和西奈半島的多場戰役。
  1973年10月“贖罪日戰爭”(即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後,已經步入政壇的沙龍重返部隊,出任裝甲師師長。他衝鋒在前,頭部受傷,包扎繃帶繼續作戰,極大鼓舞了以色列軍隊士氣。這支裝甲部隊成為第一支通過蘇伊士運河、包圍埃及部隊的以色列軍隊。沙龍也因此被以色列視為“戰爭英雄”。
  被稱為開國總理後“第一人”
  以色列政壇強人輩出,但幾乎只有沙龍稱得上“王者”。現任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前總理埃胡德·奧爾默特、現總統希蒙·佩雷斯等無論資歷,還是人氣,無法與沙龍相提並論。以色列媒體把沙龍稱為開國總理本·古里安之後“第一人”。
  沙龍1977年出任農業部長,任職期間推行定居點計劃,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大肆興建猶太人定居點,由此得名“定居點之父”。也正是沙龍,2005年9月強行清空加沙地帶21座猶太人定居點。
  2000年9月28日,沙龍突然造訪位於東耶路撒冷的穆斯林聖地阿克薩清真寺,由此引髮長達5年的巴以流血衝突。也正是這場衝突,把沙龍推向以色列政治巔峰。2001年,沙龍以利庫德集團領導人身份當選總理。此後5年,以色列政壇出現一人治下、相對穩定的局面。
  阿拉伯人視其為殺人魔頭
  沙龍眾多綽號中最為出名的是“推土機”,緣於他對阿拉伯人的鐵腕政策。歷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戰爭英雄”沙龍在阿拉伯人看來,就是殺人魔頭。“沙龍”這個名字在中東阿拉伯國家最遭人咬牙切齒。在加沙地帶,垃圾桶上曾到處寫著沙龍的名字。沙龍就任總理以後,巴以衝突驟然升級。
  沙龍上臺後,宣佈不與時任巴勒斯坦領導人亞西爾·阿拉法特打交道,數次重兵圍困阿翁位於約旦河西岸的官邸。沙龍宣佈巴以1993年簽訂的《奧斯陸協議》失效,輿論嘩然。巴方指責沙龍單方面關閉談判之門,和平進程陷入停滯。
  2004年11月11日,阿拉法特去世。2005年2月8日,沙龍與新當選的巴勒斯坦領導人阿巴斯舉行會談,達成停火協議。從“鷹派”變身“鴿派”或者“中間派別”,沙龍向世人展示其政策務實的一面。一名巴勒斯坦評論員當時這樣評論沙龍:他是“第一個不再宣稱以色列有權占領全部巴勒斯坦土地的以色列總理”,“現在,一個活著的沙龍對巴勒斯坦人更有利,儘管他曾對我們犯下纍纍罪行”。
  病人沙龍
  兩個星期兩次中風 昏迷八年再未醒來
  “現在,你們隨意吃吧。鑒於眼下人人都談論我的體重,而它也已經成為國家機密,我還是先走開,這樣我就不必再稱體重了。不過你們可以盡情享用(食物)。”——沙龍在一次活動中談及自身體重時說。
  兩個星期內接連兩次中風,沙龍被推到了生命的懸崖邊。2006年第二次中風後,沙龍一直處於昏迷狀態,靠呼吸機等輔助設備維持生命。
  兩上手術台仍未能醒來
  沙龍原定於2006年1月5日前往位於耶路撒冷的哈達薩醫院接受小型心臟手術。未曾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中風迫使沙龍於4日深夜11時(北京時間5日凌晨5時)提前入院。
  醫院副院長什穆埃爾·沙皮拉告訴記者,沙龍最初還保持清醒狀態,但病情在“前往醫院途中明顯惡化”,下半身出現癱瘓狀況。神經科專家羅伯特·A·費爾貝格告訴美聯社記者,腦出血是最危險的中風癥狀之一,發生腦出血的病人在一個月內死亡的比例為50%左右。沙龍先後兩次被送上手術台,但從此一直處於昏迷狀態。
  其實,早在2005年12月18日,沙龍就因突發“輕度中風”而住院。
  禍根是愛吃肉
  沙龍2005年中風後,人們關註其體重之餘,還發現了一個小細節:他開始註意飲食。沙龍一次邀請大學生到他的辦公室做客。面對一盤盤果餡麵包圈,沙龍告訴客人們:“現在,你們隨意吃吧。鑒於眼下人人都談論我的體重,而它也已經成為國家機密,我還是先走開,這樣我就不必再稱體重了。不過你們可以盡情享用(食物)。”
  沙龍的體重一直是個謎。以色列媒體關於沙龍體重的報道眾說不一,從117公斤到142公斤不等。沙龍住院期間,哈達薩醫院心血管科專家哈伊姆·洛特穆對這一問題做出解答。他說,沙龍住院前體重為118公斤,考慮到沙龍1.7米的身高,他的體重不應超過80公斤。
  有關沙龍食欲旺盛的故事更是層出不窮。他經常開玩笑說,他熱愛食物和自己的超級腰圍,尤其愛吃“用一切方法烹飪的肉”。一名記者回憶說,在一次簡短採訪中,親眼看到沙龍幹掉一整桶薯片。還有人說,沙龍已故夫人莉莉當初叫他減肥時,他曾讓保鏢偷偷給他塞滿烤肉的皮塔餅。
  柔情沙龍
  一生經歷兩次婚姻 先後娶了一對姐妹
  “我再次告訴你,我愛你,喜歡你的一切。我會好好照顧我自己,因為我知道在我們溫馨的家中有許多美好的事情等待著我。”——沙龍在前線寫給妻子的信中說。
  素以強硬著稱的沙龍,也有富有人情味的一面。他經歷過兩次婚姻,先後娶了一對姐妹。
  一見傾心美少女
  1947年春天,因父親病重,19歲的沙龍從服役的檢查站回到家中,承擔起灌溉果園的工作。一天下午,園外傳來女孩們的笑聲。沙龍透過枝葉向外張望,一位姑娘牢牢吸引住了他的目光。“天哪,她真漂亮,我在特拉維夫也從未見過如此貌美的女孩。”這個姑娘就是沙龍的第一任妻子——戈莉。
  1953年3月,這對戀人搬進了簡陋的新房。隨著沙龍不斷升遷,戈莉長期獨守空房,整日提心吊膽。但她是個堅強的女孩,沒有阻攔丈夫重赴戰場。
  一首情詩送戈莉
  1962年,戈莉不幸遭遇車禍去世。送葬那天,沙龍把一張紙撕成碎片,撒入墓穴,那是他早年寫給戈莉的一首情詩。妻子去世後,5歲的兒子格爾變得沉默寡言。無奈之下,沙龍只好請戈莉最小的妹妹莉莉搬來同住,照顧格爾。
  莉莉對這位姐夫非常崇拜。16歲那年,她曾到沙龍的傘兵營服過兵役,更對他的強悍作風印象深刻。莉莉待格爾勝似親生母親,沒多久,小家伙又活潑起來,沙龍自然也很喜歡這個妻妹。1963年秋天,沙龍和莉莉結為夫妻。
  一封家書表柔情
  戈莉在世時,他很少有時間回家,好在戈莉性格堅強,並不太依賴沙龍。但莉莉和姐姐不同,她溫柔多情,非常依戀丈夫,給他留下許多甜美回憶。
  1967年,以埃邊境局勢緊張,戰爭一觸即發,沙龍受命率其預備師駐守邊境。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前夜,沙龍在巡視部隊後提筆給莉莉寫了封家書。信中說:“我再次告訴你,我愛你,喜歡你的一切。我會好好照顧我自己,因為我知道在我們溫馨的家中有許多美好的事情等待著我。”寥寥數語,充滿著對妻子的想念,誰能想到,這些話竟是出自威風八面、說一不二的沙龍將軍之口呢?
  幾十年間,莉莉伴隨沙龍一起經受戰爭的血雨腥風,但她卻沒能看到丈夫登上以色列最高權力寶座的那一刻。2000年,莉莉身患癌症離開人世。第二年,沙龍成功當選以色列總理,這位強人在發表勝利演說時講道:“不管是困難還是開心時刻,都有莉莉陪伴著我,全心全意支持我。這一刻她雖沒能站在我身邊,我仍然思念她。”
  世上再無沙龍
  中東恩怨依舊
  蔣國鵬
  2014年1月11日,特拉維夫,中風倒下昏迷8年後,以色列前總理沙龍離世,空餘爭議任人評說。
  8年間,沙龍沒有留給世間隻言片語。沒人知道:在2006年1月4日那個傍晚,在保持清醒的最後一刻,他想的是什麼?這是個遺憾,更是個懸念。
  在阿拉伯人眼中,他是雙手沾滿鮮血的“屠夫”:在蘇伊士運河戰爭中帶領傘兵旅虐殺戰俘;在黎巴嫩戰爭期間指揮以軍屠殺難民;對巴勒斯坦人實施恐怖政策,並借巴人“起義”之機大開殺戒。
  而在多數以色列人眼中,他是國家利益的堅定捍衛者、受人擁戴的英雄。以色列主流的《國土報》曾在一篇文章中稱,作為與以色列國同時代的領袖,沙龍經歷了這個國家無數次危機和十字路口,體會過軍界宦海沉浮,驍勇善戰又果敢堅韌。
  眾所周知,在中東地區,和平,是一種“承諾最多、兌現最少”的現象,而沙龍在倒下前曾被認為是能推動談判並敢於作最終決定的人選。
  在確保以色列絕對安全的前提下,允許建立非軍事化、世俗的巴勒斯坦國,哪怕該國與以色列老死不相往來,這便是晚年沙龍對以巴和平一種遲到的理解。
  轟然倒下前,沙龍在總理位置上有兩個驚人之舉:將“一生對手”阿拉法特逼入絕境;實施“脫離接觸”行動,清空加沙地帶全部21個猶太人定居點,並努力使以色列人相信,這是為和平所必須做出的讓步。
  2005年歲末,年近78歲的沙龍毅然退出自己參與創建的利庫德集團,憑藉一己之力組建前進黨,以期利用民眾支持帶領前進黨贏得大選,組建強力政府推動和平。
  然而,這位戰場的常勝將軍、政壇的鐵腕強人最終被自己打敗。有人說,如果沙龍繼續主政,以巴和平或已取得突破。但是,歷史由不得假設,和平不相信如果。
  同為戰功卓著的將軍,拉賓在力勸以色列議員批准《奧斯陸協議》時說:“我是一個經歷過‘一將功成萬骨枯’的人,所以我要尋找和平的出路。”沙龍生前曾說,在以巴和平問題上,自己與拉賓殊途同歸。
  和平,既是沙龍的未了情,也是以巴民眾及中東局勢關註者的未了情。
  今天,世上再無沙龍,而中東恩怨依舊。
  本組文字均據新華社、《揚子晚報》、《成都日報》  (原標題:昏睡八年 沙龍長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o65qowcr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