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訊(通訊員李芳芳 李妮報道) 2010年,援疆工作正式啟動,在湖北省有限與無限相結合、雙層全覆蓋的援疆機制推動下,十堰市與八十六團結成親戚。
  千里守望,八十六團與十堰市共同感受著改革開放的春風; 手牽手,心連心,八十六團在十堰市的幫助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建設; 一批批援疆幹部人才進駐八十六團,與當地職工群眾結下不解之緣。
  “援疆給了正在建設中的八十六團帶來了發展機遇,同時也給我們援疆幹部搭建了施展才華的舞臺。”十堰市第四批援疆幹部、八十六團發改科副科長李敏說,來到團場近一個月的時間,他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9月25日,十堰市援助八十六團第四批工作隊的10名援疆幹部人才來到了八十六團,開始他們為期一年半的援助工作。
  10名援疆乾鉑10顆情感的種子,這一顆顆種子具有堅韌的力連當它萌發在八十六團這片熱土上,飽含了對八十六團職工群眾最深沉的愛。剛剛抵達團場,他們就迅速融入當地,致力於八十六團各項事業的建設之中……
  “自從來疆後,儘管遠離家人,但有熱情好客的八十六團職工群眾和各級領導的關懷備至,使我們生活的充實,工作的扎實,八十六團就是我的第二故鄉……”這是八十六團醫院內科援疆醫生範利鋒的肺腑之言。
  “進疆為了什麼援疆幹了什麼在疆學了什麼”這是第四批援疆工作隊的每一位幹部人才的援疆第一課。
  “有職、有權、有責的工作崗位,成了我們增長才幹的廣闊舞臺;飛沙走石的大漠戈壁,成了磨練我們毅志的最佳場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成了豐富我們閱歷的社會教材。”這是一批批援疆幹部人才在八十六團工作的感悟。
  正是因為對援疆工作有了這樣深刻的認識,所以,每一名援疆隊員都將自己最真誠的情感註入到了工作當中,為八十六團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說起援疆醫生,八十六團四連職工艾皮孜木有說不完的話:“援疆醫生嘛太好了,技術好,服務好,心也好,他們給我看病,我很放心,真的很感謝他們。”
  原來艾皮孜木患有嚴重的呼吸道疾病,由於以前沒有重視,發病的次數越來越頻繁,每次發病都讓她咳嗽不斷,“咳出來的都是濃痰。這次咳血了,我才來到醫院,範醫生給我開了藥,現在已經不咳了,再過兩天我就可以出院了。”
  “範阿姨,我是李醫生,您這兩天感覺腿還疼嗎”
  “李醫生啊,真是太謝謝你了,我的腿已經不疼了,我還說今天帶朋友去你那看看呢,你就給我打電話了……”
  10月17日,援疆醫生李吉虹對已康復的幾個病人進行了電話回訪,得知患有膝關節炎的範蘭珍已經康復,並且準備推薦朋友來診治。
  “範阿姨,您不用來醫院了,今天下午我們要去咱們社區義診,您在家等著就行了,順便再做個複查。”李吉虹在電話里向範蘭珍囑咐道。
  “到八十六團將近一個月了,發現當地很多老人由於常年勞作,很多人患有風濕、關節炎、腰椎和頸椎等疾病,我主攻的是中醫理療,經過病患之間的宣傳,基本上每天都會有新的病人到我這裡治療。”李吉虹說,目前,經過他的針灸理療配合治療,已經有30餘位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或治愈。
  “這些只是範醫生和李醫生平常工作的一部分而已,他們除了要接診,還主動定期到基層、社區開展義診活動,和我們醫院的醫生進行一對一傳幫帶,開展學術講座……”八十六團北區醫院副院長許麗萍感慨地說,援疆幹部人才的到來,讓西北邊陲小鎮的職工群眾們也享受到了內地大城市的醫療服務。
  10月10日,李敏一早就穿上了團里發的迷彩服,和同事們來到了秋收一線,監督職工採花、收花、交花,並幫助他們及時派車拉花,進行人員協調。
  “一項項看似簡單的工作卻容不得半點馬虎,稍有偏差,就可能給職工或者團場帶來損失。”李敏說,經過幾天的護秋使他對援疆有了新的認識。
  “這段時間,我就像一個小學生一樣,每天都在學習新的知識,尤其是在十一連職工何晉勇的地里,看到白髮蒼蒼的何晉勇還在地頭手工撿拾棉花,通過和他聊天,聽他的奮鬥史,我對兵團精神有了初步的認識。”李敏說,幾代軍墾人在西北荒漠戈壁戰天鬥地,開闢出一片片綠洲,守護著祖國的西北大門……即使再小的一件事都值得大家去用心體會和學習,他會努力使自己成為連接八十六團和十堰市的橋梁和紐帶。
  “在八十六團時,我是湖北人,回到湖北後,我就是八十六團人,我要把在這裡的所看、所聽、所思、所想統統帶回湖北,讓大家對新疆、兵團有更深、更廣的認識和理解。”李敏說,這將是他在八十六團工作的意義。
  “來到八十六團,我們援疆工作隊的每個同志都會與職工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認真出色地完成援疆工作任務。同時,也使每個援疆幹部在工作中得到充分的鍛煉,豐富了知識,增長了才幹,與其說是我們給這裡的職工群眾帶來了什麼,倒不如問問我們從這裡學到了什麼。”第四批援疆工作隊領隊楊長春如是說。
  情感,註入家庭,家庭就成為呵護人生里程的港灣。
  情感,註入事業,事業就成為推動人生進步的延續。
  情感,註入援疆,就成為援疆幹部們生命中的精彩。
  鮮為人知的“故事”還在繼續,只有腳下這塊深沉的土地知道,那印烙在田埂上、車間里、社區里、教室里、草原上、建築工地上的一串串腳印,無時無刻不在訴說著十堰市各族人民對援疆幹部們的一份份感動。
  八十六團團長餘加城說:“援疆幹部給團場各族幹部群眾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那就是先進的理念、與時俱進的工作方法和始終對事業充滿著昂揚向上的激情,這筆財富來之不易,我們要倍加珍惜、愛護,併發揚光大。十堰市援疆工作應該大書特書,十堰市援疆經驗應該大書特書,十堰市援疆幹部應該大書特書。”
  在八十六團建設與發展的字裡行間,與時俱進的援疆工作譜寫出了讓歷史銘記的篇章。
  援疆感悟:
  八十六團北區援疆教師杜江:進疆前,我對新疆的認識很少,感覺是很遙遠的地方,神秘而又貧窮。然而置身於八十六團的這段時間里,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和所見所聞,墾區獨特的風景和人文風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藍天白雲,荒涼的的戈壁,成群的牛羊;團場街上林立的商鋪,路旁的一草一木,……這一切對我來說,都是一筆不可估量的寶貴財富,也將一定會成為我今後人生道路中一段美好的回憶、幸福的經歷、難忘的歲月,值得我永遠珍惜。
  八十六團北區援疆教師王偵:援疆的這一年半是不平凡的一年半,也將成我生命中最值得紀念的一年半,我們在這裡經受了種種考驗,鍛煉了意志,堅定了信心,每個人都有了新的收穫和成長。我們在思想上轉變了觀念,在工作中找到了位置,在學習中提高了能力。我相信在援疆工作結束那天,我們能為這一年半畫出圓滿的句號,為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案。
  八十六團南區援疆醫生劉曉波:當自己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援疆工作時,也許那時還不是很理解“援疆”這個概念,只是覺得新疆可能比較貧困,需要祖國大家庭的幫助。但是通過幾天的培訓讓我對援疆工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讓我明白國家做出援疆這一決定的重要意義,新疆是祖國的“西大門”,新疆特殊的政治環境、地理位置、資源優勢以及發展歷史註定了新疆的經濟發展關係到祖國的經濟發展,新疆的安定團結關係到祖國的安定團結。而如今自己有機會參與這其中又使我倍感自豪。還依然記得,在培訓時領導說:“為國家分憂,為十堰爭光,為新疆奉獻,為人生添彩。”我也默默地下決心:一定要在這裡好好乾。
  十堰市第四批援疆工作隊領隊楊長春:選擇了援疆,就要放棄原本舒適安逸的生活,但是比起那些“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兵團人,比起幾十年如一日在新疆艱苦奮鬥的邊疆乾鉑我們的付出顯得那麼地微不足道,反而得到的卻更多。一是增長見識,拓寬視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新疆之行讓我認識到各個民族不同的特點,親身體驗了少數民族的風俗,同時領略了祖國山河的壯麗,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新疆作為祖國領土的一部分,其神聖不可分割的重要意義。二是磨練意志,增長才幹。和內地相比,新疆的工作條件無疑更為艱苦,但越是艱難越能磨練人的意志,新疆之行是我人生成長中的重要一課,有此經歷,以後不管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難,都能欣然面對。三是結交朋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來到八十六團,不僅有緣認識了萬里之外的同事、職工群眾們,同時也與眾多援友們成為兄弟。  (原標題:青達拉 我們的第二故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o65qowcr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